那就來坦白(霸氣)回應一下




剛好有朋友來問為何我的分享會或演講為何要辦實體,而不採用線上直播或課程方式(例如他推薦了 hahow),這樣不是更能吸引人嗎?

線上的課程確實更方便,例如我在交大的課程因為頗受歡迎,所以有做 MOOCS 線上版。另外我們之前搞的 GaMavi 算是臺灣遊戲實況界的先河,拿過全球排名(是的,全球)Twitch 的榜首,所以倒不是因為技術問題,主要的理由有兩個:

第一、我喜歡直接碰觸到人的溫度。我覺得大家同在一個房間裡面打電動,觀看同一個螢幕,身體會相互觸碰,一邊歡笑一邊幹來幹去的神情是我嚮往且追求的。

而且大多的筆戰和爭論,都是因為隔著螢幕兩端,透過難以乘載情緒和聲音的文字來想像仇恨編織砲火;我想如果能直接注視著對方的眼睛,有些爭執或許也能化干戈為玉帛。

第二,也是最重要的原因,我真的想要知道,倒底有多少人願意離開家中螢幕,甚至花錢來聽我講話與我溝通。

我們活在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資本主義數值化世界,勢難以避免比較,不管是身高、薪水,甚至是胸部的尺寸或是陽具勃起的長度,其實我們都用數值在相互比較並打量著對方; FB 之類的社群網路彷彿《三國志》,透過讚和朋友數量化著你的武力、智力和人脈,而在面對全面性崩壞的臺灣中,這點似乎更明顯,且令人不安,媒體汲汲於流量而無所不用其極更是明證,更使我們虛偽、吹捧與自我欺騙

除了鍵盤支持、網路響應以外,我想知道倒底有多少人喜歡你的作品或論述,所以撇開半官方合作的台北數位藝術節或電玩展、御宅國際論文研討會等之外,我開始把一些我自己的觀察與論點定期發表,從去年以來採取每個月一次「免費參與,自由贊助」的形式來舉行,



下面這張圖是我最近三次分享會選擇付費票券的人數,因為都是公開的,所以不想花錢的朋友直接來就好,無須報名,故實際到場人數可能會比帳面多一倍。由於我今年開始在日本講學和工作,難以維持每月舉行一次分享會,故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一次還是去年在臺灣大學舉辦的那次,整個擠爆大教室,那時也還沒有使用 ACCUPASS 系統(手續費收太多,以後也不太想用了XD,有其他更值得推薦的系統嗎?)

第一次舉辦的時候,其實不願花錢的人遠遠比付費的人多,畢竟大家根本不知道你在搞什麼,但一次接一次,只要你持續下去,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回流且願意付費來支持你,而你要做的就是提供最好的內容與資源回饋給這些支持的朋友。

【你永遠不可能討好所有人,那些只會酸你的鄉民,管他們去死】

如果連親自參與的實體活動都能做起來,之後再回頭過做線上課程或許會更容易上手吧,這也是我當初的想法:先做困難的事情。

我不是什麼網路大神,我的朋友加追蹤者不過快五千,我的書大概也可以賣這個數量,我的文章讚大概只有百餘多,所以也會有相近的人光臨我的活動;也就是說,我的數字很紮實,同樣的 U- ACG 流量很低,但她有效。你的流量數字或許很漂亮,但到底值不值錢呢?


或許,我們最終都要坦白誠實地面對這一問題,在這個數值化的萬惡資本主義世界中。


留言